注册 /
在田野中书写青春答卷之电影《朱英国》辽沈校园路演活动纪实
2023年11月13日至11月15日,武汉大学艺术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影视、广播类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影导演彭万荣老师、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苏明华老师携影片《朱英国》来沈举办了“在田野中书写青春答卷之电影《朱英国》辽沈校园路演活动”,所到之处,受到沈阳城市学院、辽宁传媒学院广大师生及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广大会员的热烈欢迎。

朱英国院士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朱英国团队所育城的红莲型、马协型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实现了产业化,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朱院士也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活动的第一站,彭导一行来到了沈阳市唯米特影城,与刚刚结束观影的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骨干成员进行了映后座谈。

彭导介绍了影片的拍摄经历:他谈到,武汉大学之所以能拍摄制作出这样一部作品,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武大领导只提了三个要求,拍摄朱英国老师,是“要锻炼一批人、鼓舞一批人、教育一批人”;在具体创作中,各级领导也不过多干预,不提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给制作团队充分的自由。

为了完成这部影片,彭导也做了充分准备,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工作,采访朱英国同志的领导、同事、家人、朋友和邻居;阅读朱英国同志22本日记;写了15万字的拍摄手记;剧本也修改了11稿,做到尽可能全面的了解朱英国院士是怎样的一个人,理解他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工作成绩。从而完成对主人公的定位和影片的创作。

在人物定位上,创作团队把朱英国院士按“他就是个普通人,和你我一样是有短处和弱点的人”来塑造,他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但他也有异于常人之处,“朱英国的爱人一辈子都是临时工,没有正式的工作身份,他有很多机会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却没有那样做。这是他和我们的不同之处,也是打动人心的地方”,导演这样说。

这部戏里的很多演员都是业余的,是武大的老师和学生参演的,而且,他们不拿一分钱片酬;甚至有剧组的同事住院,导演自己还要贴钱。制作团队是用“朱英国精神”来完成电影《朱英国》的制作。

在和沈阳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沈阳自由视线总经理梁强梁强导演的交流中,彭导提及了这部影片的创作初心,通过这部影片的拍摄来探寻武汉大学的精神 ,来揭示一位武大的院士“最关心的是什么?”,来向为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中国杂交水稻科技事业无私奉献的人致敬。

辽宁省著名编剧汪恩赐评价这部电影时说,这是一部很干净很纯粹的电影,在很短的篇幅内讲述了人物的命运,让我们认识了朱英国院士,让我们相信朱英国院士。

交流会由沈阳影视家协会秘书长白清秀同志主持,、辽宁电视台编导高志勇、辽宁艺龙宸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彤、著名编剧、演员纪魁等同事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在沈阳城市学院和辽宁传媒学院的映后交流,更像是两堂精彩影片分析课(都严重超时),同学们提问踊跃,问题有深度,彭导回答深入浅出,金句不断。

在回答编辑专业学生的提问时,彭导说除了商业电影,从专业和学科角度来说,我们还应该做一些传记影片,这类影片票房不是他们的第一考量,而记录、表现这个伟大时代里的人,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平凡生活中做出不凡业绩的人才更重要。具体到朱英国这个题材,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编剧观念,有独立的编剧方法,对于一个没有波澜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的平凡人,你怎样写这个人,你怎么去对待这个人,理解这个人?就真的必须把自己的心捧出来和这个人物做深入的交流,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做不好这部影片的。

在回答表演系学生的提问时,彭导说对非职业演员,我们是如何去指导他们表演,去演绎这个角色的呢?我觉得最最关键的就是我们把人回到人的最基本状态上去,你不要去装作这是一个演员,我装着去演一个角色,不要这样。好的表演是要理解角色,成为那个角色。表演的技能故然重要,但如果对我们是一种束缚,我们就应该砸碎它。我们所有的表演要服从的对角色的正确理解。

在谈及这部影片创作的收获时,彭导说,我们做了这些事情,我们通过这些事情,我们把自己给提升了,我们也锻炼了自己,我们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也也提高了。创作者本身要有定力,不为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所迷惑,要坚持创作的初心,我通过这部影片向朱老师致敬,向所有的科学家致敬,向所有默默无闻的为我们杂交水稻事业去奉献的人们致敬。他们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个科研一代一代去奋斗,这是时代最需要的一种精神。我想我们民族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为弘扬这种精神而创作,为这样美好的时代而歌。

留言回复

请注册或登录后留言 去登录
往期回顾
此页面将于秒后关闭~